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针对我国目前墙体材料生产存在的毁田取土,高能耗与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国家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政策和法规。
(二)项目建设有助于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节约性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都必须节约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消耗。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一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务院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推进矿产资源、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本项目以煤矸石及页岩为主要原料,以煤矸石中可燃物的利用为主要热源,经原料制备、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的一种性能优异的墙体材料,它的主要优点是:①利废:利用煤矸石及页岩取代粘土原料,节约粘土资源。②节地:煤矸石的长期堆存大量占用土地,用于制砖既节约占地,又减少了制砖取土用地。
主要设备方案
1、选型原则
(1)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计算确定工艺设备的规格与数量。
(2)在满足工艺生产前提下,优先选用先进、高效性能的设备。
2、设备清单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性质 1
(三)项目建设单位 1
(四)项目建设地址 1
(五)项目总投资 1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
(七)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2
二、建设单位简介 3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3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3
(一)编制的主要依据 3
(二)编制的主要原则 4
五、研究工作范围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6
一、项目背景 6
(一)传统墙体材料生产给生态和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与污染,同时生产过程的高能耗也给企业生存带来严重包袱 6
(二)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限制及禁止生产、使用粘土实心砖 6
(三)煤矸石废弃物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同时自燃,污染大气和地下水 8
(四)原材料资源丰富,工艺技术先进成熟 8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一)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9
(二)项目建设有助于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节约性发展 10
(三)项目建设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 11
(四)新型墙体材料有着传统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势 11
第三章 产品市场分析 12
一、产品市场需求 12
二、产品需求市场预测 12
(一)湖南省新型墙体砖需求市场预测 12
(二)岳阳市新型墙体砖需求市场预测 13
(三)汨罗市新型墙体砖需求市场预测 14
三、产品市场价格走势 15
四、项目的竞争优势 16
(一)从原材料分析 16
(二)从生产成本分析 17
(三)从技术角度分析 17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8
一、建设规模 18
二、产品方案 18
(一)产品定位 18
(二)产品型号、规格 18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0
一、场地所在地位置现状 20
(一)项目选址 20
(二)场地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20
二、建设地条件 21
(一)地形、地貌、地质 21
(二)气候条件 21
(三)水文 21
(四)植被与生物多样性 22
(五)矿产资源 22
(六)文物保护 23
(七)建设地社会环境及产业发展规划 23
(八)基础设施条件 25
(九)政策支持条件 26
三、选址结论 26
第六章 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工程方案 27
一、项目选择生产工艺原则 27
二、生产工艺流程 27
三、主要设备方案 30
四、建筑工程方案 31
(一)建筑工程设计依据 31
(二)主要建、构筑物及结构方案 31
第七章 主要原材料供应 33
一、主要原材料消耗及供应 33
(一)原料消耗 33
(二)原料成份分析 33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34
第八章 总平面布置及辅助工程 35
一、总平面布置 35
二、道路及绿化系统 36
三、场内外运输 39
四、公用工程 39
五、消防 43
第九章 能源节约措施 45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45
二、节能设计原则 45
三、节能措施 45
(一)节煤措施 45
(二)节电措施 45
(三)节水 46
四、能源消耗 46
第十章 环境及生态影响评价 48
一、设计依据 48
二、评价标准 48
三、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9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源 49
(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0
四、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54
(一)本项目营运过程中的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源 54
(二)环境影响分析与处理措施 56
五、绿化设计 61
六、地质灾害方案 61
七、环境影响评价 62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63
一、组织机构 63
(一)组织管理原则 63
(二)管理机构设置 63
二、工作制度 64
三、项目定员 64
四、人员招聘及培训 65
五、职工福利 66
六、管理与监控的制度和措施 66
(一)建设管理 66
(二)资金管理 66
(三)合同管理制 67
第十二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68
一、项目管理 68
二、项目实施进度和建设周期 68
第十三章 招标初步方案 70
一、招标原则 70
二、项目招标范围 70
三、招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70
四、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 71
五、招标方式及内容 71
六、招标公告发布 72
第十四章 职业安全卫生 73
一、主要依据 73
二、设计范围 73
三、劳动安全与卫生防护原则 73
四、劳动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 74
五、劳动安全制度 75
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7
一、投资估算 77
(一)投资范围 77
(二)投资估算依据 77
(三)项目投资估算 77
二、资金筹措 81
第十六章 财务分析与经济效益 82
一、财务评价依据及方法 82
二、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选取 82
三、销售收入及营业税金估算 83
四、总成本费用估算 83
五、盈利预测 83
六、财务评价指标 83
七、不确定性分析 84
八、财务评价结论 86
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规避 87
一、风险识别 87
(一)工期风险 87
(二)工程质量风险 87
(三)经营风险 87
二、经营风险防范对策 88
(一)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88
(二)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88
(三)风险转移 88
第十八章 社会效益评价 90
一、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分析 90
(一)社会评价目的 90
(二)社会评价原则 90
(三)社会评价方法 90
(四)社会影响分析 90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91
三、社会评价结论 92
第十九章 结论与建议 93
一、结论 93
二、建议 93
附 录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