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铜带市场供应状况
我国的铜板带材生产起步较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1875年上海江南制造局枪子厂中的轧铜厂是我国第一家铜板带材生产厂,但在旧中国发展缓慢。解放前也只有上海、沈阳、烟台和重庆等地有一些私企从事作坊式的生产及兵工企业从事弹壳的生产。1949年全国铜板产量只有752 t,解放后,经合并、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至上世纪70年代,逐步形成沈阳、洛阳、兰州及上海四大生产基地和北京、烟台、广州、武汉等一些小企业。1978年全国铜板产量为34 764t,铜带产量为38 254t。改革开放,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铜板带材的需求量猛增,从而催生了铜板带生产的快速发展。各地乡镇企业、个体的铜板带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促使铜板带的产量急剧增加,2000年全国铜板带产量为18.2万t,到2008年又猛增至106万t。2004年以来,我国铜材产量和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铜板带材的生产与消费量也同时成为世界首位。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铜板带材产量与消费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和消费量的1/3。
国内铜带未来市场展望
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将促使铜板带材的需求不断增长,铜板带产业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1)随着精密铜带在建设项目的相继投产,
铜板带进口居高不下的局面将逐步缓解,而出口的数量会不断增加。
(2)铜板带材中高端、精密和热点品种的生产能力将不断加强,自给率不断提高,在产品品种、质量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产品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3)铜板带材产能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加剧产品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迫使铜加工企业进入微利时代,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和谨慎经营方能生存。
(4)我国铜板带材市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是高端产品和中、低档产品共存的局面。而中低产品面临着紧迫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这种技术改造必需紧密结合市场需要,循序渐进,依据中国特色做到投入少,见效快。
(5)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我国铜板带材的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创新能力将得以进一步增强。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
一、项目基本信息 1
(一)项目名称 1
(二)承办单位概况 1
(三)拟建地址 1
(四)建设性质 1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三、研究范围 3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4
(一)建设内容 4
(二)项目建设规模 4
(三)项目建设周期 4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5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5
七、经济效益分析 5
八、研究结论 6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7
一、项目背景 7
(一)高精度光亮无氰电镀镀铜管铜发展受国家政策支持 7
(二)目前当地工业废弃物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8
(三)铜带应用范围广,发展空间大 8
(四)公司有多年的镀铜管领域的运营经验和实力 9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9
三、目前项目进展情况 12
四、项目投资单位优势 13
(一)规模优势 13
(二)技术优势 13
(三)研发优势 14
(四)营销推广优势 14
第三章 市场预测 15
一、产品主要用途 15
二、市场发展状况 15
(一)世界铜带工供需状况 15
(二)国内市场发展状况 17
三、国内近几年上马的项目 23
四、市场营销策略 24
(一)加强大客户管理 24
(二)加强销售渠道建设 25
(三)进行科学的营销管理 26
(四)建设较为齐全的营销开发体系和内部沟通机制 26
(五)实行客户差异化服务 27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8
一、建设规模 28
二、产品方案 28
(一)本工程产品方案 28
(二)产品出厂检验标准及规范 30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3
一、场地所在地位置现状 33
(一)地点与地理位置 33
(二)场地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4
二、场地建设条件 34
(一)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34
(二)水文地质 35
(三)气候条件 36
(四)矿产资源 37
(五)经济和社会环境条件 37
(六)交通运输条件 39
(七)环境保护条件 39
(八)文物保护 40
(九)当地鼓励政策和投资环境 40
三、场址选择结论 40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41
一、技术方案 41
(一)国内外铜带技术对比 41
(二)工艺流程 44
二、设备方案 49
(一)主要设备选型 49
(二)主要设备来源 51
三、工程建设方案 51
(一)建筑工程设计依据 51
(二)主要建、构筑物及结构方案 51
第七章 原材料燃料供应 53
一、主要原材料消耗及供应 53
(一)质量要求 53
(二)原材料供应 53
(三)原辅材料消耗 53
(四)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分析 56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56
(一)燃料及动力年需要量预测 56
(二)供应来源及可靠性分析 56
第八章 项目总体布置 57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57
(一)布置原则 57
(二)竖向布置 58
二、道路及绿化系统 59
三、场内外运输 60
四、公用辅助工程 61
(一)给排水工程 61
(二)供电 63
(三)采暖、通风 64
(四)照明 65
(五)电信工程 65
(六)外管 66
五、消防 67
第九章 节能分析 70
一、用能标准及节能规范 70
(一)原则和标准 70
(二)规范和依据 70
二、能耗指标 73
三、节能措施 74
(一)节电措施 74
(二)建筑节能措施 76
(三)节水措施 76
四、能源管理 76
第十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价 78
一、编制依据 78
二、评价标准 78
(一)环境质量标准 78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79
三、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80
(一)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0
(二)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80
(三)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81
(四)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影响分析 82
(五)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2
四、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83
(一)废水 83
(二)废气 85
(三)固体废弃物 86
(四)噪声 87
五、清洁生产 88
(一)涉及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指标 88
(二)电镀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90
(三)适用的电镀作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91
六、环境保护措施影响评价 94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及人力资源配置 95
一、组织机构 95
二、工作制度 96
三、人力资源配置 96
四、人员招聘及培训 97
五、职工福利 98
六、管理与监控的制度和措施 99
(一)建设管理 99
(二)资金管理 100
(三)合同管理制 100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 101
一、项目组织与管理 101
二、实施进度计划 101
(一)建设工期要求 101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02
第十三章 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104
一、主要依据 104
二、设计范围 105
三、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 105
四、有害物料控制指标 106
五、主要防护措施 107
六、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109
七、消防措施 110
(一)设计标准及规程 110
(二)建筑消防 110
(三)给水消防 110
(四)电气消防 111
(五)暖通、空调消防 112
八、预期效果及评价 112
九、劳动保护设施费用 112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4
一、投资估算范围 114
二、投资估算依据 114
三、项目投资估算 116
(一)建设投资估算 116
(二)流动资金估算 119
(三)资金来源 120
四、资金使用计划 120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 122
一、财务评价依据 122
二、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选取 123
(一)产品定价 123
(二)财务测算期 123
(三)其他计算参数 123
三、销售收入及营业税金估算 124
四、总成本费用估算 124
五、盈利预测 124
六、财务评价指标 125
(一)净现值NPV 125
(二)内部收益率IRR 125
(三)投资回收期Pt(包含建设期) 125
(四)投资利润率及利税率 126
七、不确定性分析 126
(一)敏感性分析 126
(二)盈亏平衡分析 129
八、财务评价结论 130
第十六章 社会效益评价 133
一、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133
二、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33
三、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33
四、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互适性分析 134
五、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34
六、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134
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35
一、风险因素的识别 135
(一)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风险 135
(二)行业竞争风险 135
(三)市场风险 136
(四)经营风险 136
(五)技术及产品更新换代风险 136
(六)财务风险 137
二、研究提出风险对策 137
(一)原材料供应风险的规避 137
(二)行业竞争风险的规避 138
(三)市场风险的规避 138
(四)经营风险的规避 138
(五)技术及产品替代风险的规避 139
(六)财务风险的规避 139
第十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42
一、结论 142
二、建议 143
附 表 145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